那些记忆

  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渊远,历久弥香。历史长河的积淀,拂去的是岁月的纤纤尘埃,烙下的却是时代的江河湖海。斑驳记忆里承载着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壮丽恢弘的奋进史,印有红色五星的旗帜在此后的多年间随风飘荡,在每个阳光明媚或狂风骤雨的日子里都依旧挺立在那些或是贫瘠或是高寒或是遥远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上,直至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直到荒原深处开出最绚烂的花。作为历史的倾听者和见证者,总有那么一抹时刻,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颤,那些记忆的碎片,拼接而成的则更像是亲历者的浅吟低唱,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却也最是动人。

  走,咱们回家

  无处为家处处家,万重相思寄天涯。这是这座古老国度动荡时期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古老城楼的战火延烧城中,百姓流离失所,四处奔逃,纵然国家三次大一统期间带来了短暂的宁静祥和,但朝代更替,权柄易主,寻常百姓家的命运仿佛始终掌握在他人之手;当鸦片战争的狼烟穿过北洋水师的藤墙,叩开大清王朝的金銮宫殿,丧权条约上按下的天子宝印,是巍巍皇权的最后一抹残阳,从此国不是国,家不是家;而后金田炮响,永安建制,戊戌百日,血染刑场,三镇兵发,举国易帜,巴黎和会攒下的失望,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呐喊了国人沉闷心中已久的痛苦,从此上海嘉兴的那艘红船成为了重铸国与家的新希望。从13人,扩充到万人,再万万人,血一般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路的颠沛流离,一路的崎岖坎坷,四万万同胞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家,纵然食野菜,啃树根,纵然艰苦行军跋涉万里,纵然反动势力围追堵截,从不曾放弃那坚定的信仰。当天安门城楼上的呐喊响彻云霄,当印有五角星的红色旗帜缓缓升起,古老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多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昂首向前的东海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中国和谐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国际关系中也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任人宰割的旧时代中国一去不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中国前进的道路上熠熠生辉,成为指引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富足的指路航灯。

  与过往战时不同的是,新时代中国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底线,神圣而不容侵犯。从土地改革到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教育、医疗、生活无任何保障到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实现全覆盖,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捧在“手上”,擎在“肩上”,用心守护着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家。而当远在他方的子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走,咱们回家!”的红色标语都会印染着异国他乡的灰暗天空,也充盈着每一个异国游子的红色眼眶。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是历史的抉择;这,亦是人民的选择。

  远去的列车

  涤荡在耳畔的回响,那是远在故里的荣光。5月,离开家乡五年后,毅然辞职的我踏上了回乡的列车,来到了地处皖北,素有“淮上明珠”之称的怀远县城,入职怀投集团。与过往的走马观花不同,这一次,我开始认真审视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对于家乡,其实我是陌生的。多年来在外求学、工作,家乡发生的种种也未曾认真留意,只是每次离家,回头望着倚靠在门旁看着我远走的母亲时,才会浮掠过别离时的愧疚与哀愁,长期停留在脑海的记忆也是父母起早贪黑在地里忙碌,却每年只有300元的收入,村庄的道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孩子上学挤在瓦房改的校舍,村庄到处是扔的垃圾。这一切的一切都督促着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要走出去,到城里去,到南方去,逃离这样的不堪。怀着这样的执念,每次离家也都多了一些坚毅,所以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苏州。但不知从何时起,家乡变了,狭窄的泥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农民住上了楼房,代步开上了汽车,村庄有了环卫工人,甚至有人办起了厂房。也许是终归远方无处安放灵魂,也许是希望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更或者只是单纯的觉得家乡可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生的价值,总之,怀揣着梦想,我再次收起行囊,踏上了归来的列车,回到了梦里的“鱼米之乡”—怀远。

  1291年始建的怀远县城,经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洗礼,现如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怀远人民的共同坚持与努力下,“工业强县、农业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卓卓而立,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的“四轮工程”全力推进,专项脱贫攻坚工程深入实施,“三中心两基地”定位准确,历史刻写的烙印与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让这座城市掸去了过往的尘埃,截至2020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37.3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经济增长,这座拥有730年发展历史的城市华丽转身,成为闪耀在淮河两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身处这个快速腾飞的小城,我们不仅要心怀骄傲,更要胸怀担当。看着胸前熠熠闪光的党徽,听着远去列车的轰鸣,那是过往岁月的终结,是新征程的开始,更是新时代建设新家园的强音。

  姥姥的叮嘱

  家庭的变迁,伴随着姥姥一生的坚守。虽历经沧桑岁月洗礼与时代变革,但坚守路上的爱情、责任与众多善意却成为了姥姥一辈子珍藏的记忆。

  打我出生之日起,便没见过姥爷,对他的印象也只是从姥姥或妈妈口中只言片语得来。但每每听到谈起姥爷,姥姥淡然的神情总带着一丝哀伤。是啊,姥爷在姥姥30多岁时便患上肺结核,这个在现在看来十分平常的疾病,因当时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家庭的贫困,最终无力医治,撇下了姥姥和四个年幼的孩子走了,给姥姥留下了永远的痛,也留下了生活的艰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仍是人民公社挣工分时期,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日子有多难,可想而知,仅靠姥姥的拼命劳作和尚未成年孩子们的拾荒补贴实在难以维持生活,粮食不够、常年缺油,甚至无钱买盐,生活举步维艰。感念这个家庭的不幸和艰辛,生产队让同组的两名党员多多帮衬,而这两位爷爷也确实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收割、脱粒、存储,直到后来的分单干。如今,家里从土坯房换成砖瓦房,又换成了楼房,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又换成了现在的汽车,孩子们也都儿孙满堂,姥姥感到很满足与欣慰。而对于曾给予过帮助的生产队和两位党员爷爷她也一直牢记心里,时常在我们这些小辈面前“唠叨”起,叮嘱我们要铭记他们当时的恩情。直到2012年,71岁的姥姥罹患食道癌,也还在嘱托儿孙们要惦念他们两家的恩情,所幸手术很顺利,省去了化疗环节,姥姥也免受了很多罪。

  姥姥出院了,还是熟悉的唠叨,还是时不时的几句叮嘱,但自此那颗红色的向党之心却在我心里深深扎根。是啊,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为什么组织上可以给予一家人那么多的帮助,为什么两名党员同志又能做到多年如一日,我想,可能这就是我们党一贯的执政理念和党员干部一生的觉悟吧。

  2016年,怀着对党组织的向往,我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按下了鲜红的拇指印记,四年后,我也终于通过组织上的考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有关姥姥一直的叮嘱,我也始终牢记于心,一刻也不曾忘记,而有关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我想,那也必定是我将用一生践行的使命担当。

  从嘉兴红船到天安门城楼再到国际社会的中央,中国共产党,这个傲立在东方的执政党将旧时代中国拉拽出黑暗之渊,并正以崭新的面貌昂首向前,在建党百年的又一轮回关口,请你相信它,在每一个春暖花开或狂风骤雨的夜里,在每一个垂头丧气的日子里,也请坚信在它的带领与指引下,我们也必将乘风破浪,不负韶华。

  作者:吴松

  工作单位:怀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9955232600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