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号回家的盛况│ 图片:汉堡历史博物馆基金会
2020年9月7日,历经三年修葺的四桅帆船“北京号”(Peking)驶离位于德国Wewelsfleth港的Peters船厂,逆易北河而上,最终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家:德国汉堡。德国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北德电视台NDR进行了全程直播。上百艘民船自发组成护送队伍,这是令汉堡人难忘的一天。
北京号是风帆船时代的最后的王者,船长115米,四桅钢铁船身,于1911年下水。船东为汉堡的F.Laeisz船运公司,当时F.Laeisz船运公司经营汉堡港-智利港之间的货运航线,承载量约5000吨。北京号的船型是飞剪船的升级版,被船员成为Flying P-Liner, Flying寓意为速递速达,P则来自F.Laeisz船运公司老板娘的昵称Pudel。
北京号是世界上最后一批投入洲际货运的风帆船。这里补充一点造船史的背景。十九世纪初,蒸汽机开始在轮船上的使用。1819年,带有试验性质的美国蒸汽船Savannah横渡大西洋。又过了近20年,英国人于1838实现了蒸汽动力货船跨大西洋的商业运行。一直到十九世纪末,蒸汽动力货船在大西洋航线上并没有明显优势。从航速的角度看,靠风帆驱动的飞剪船能达到20节的航速,而蒸汽船的航速普遍低于10节。从货运量的角度,蒸汽船的货运空间被巨大的蒸汽机和燃料占据。从成本的角度,飞剪船更是零能源成本。因此,蒸汽船多用于内河货运,更为先进的蒸汽明轮船则投放于需要穿过红海的亚欧航线。二十世纪初,在军事竞赛的刺激下,美国和英国的造船技术飞速发展,印证了大刘在《三体》中提出的“技术爆炸”理论。1906年,无畏舰在英国海军服役,动力系统采用Parsons蒸汽轮机直接驱动螺旋桨,大大提高能量输出效率,在火力和防护方面的进步更是划时代的。
北京号历史照片│ 图片:汉堡历史博物馆基金会
比起高大上的蒸汽轮机,风帆船在大西洋航线上具有运行成本的优势,在航速上也不逊色。从1911年下水,到1932年停航,北京号共执行17次往返汉堡-智利的航行任务。31名船员在长达90天的航程中,从汉堡出发,沿易北河顺流而下进入大西洋,然后一路向南到达南美洲,绕过荷恩角之后,沿着南美洲西海岸,将4500吨货物运往智利的塔尔卡瓦诺港、伊基克港等港口。
北京号的洲际航线 │ 图片:汉堡历史博物馆基金会
F.Laeisz船运公司属于Laeisz家族。他们家的故事是十九世纪汉堡人白手起家的典型。话说,有个名叫Hartwig Laeisz的施瓦本人是从德意志南部农业地区跑到北部汉莎地区寻求更好的生活。1791年,他组建了家庭,并前后生了十个孩子,并在汉堡经营一间礼帽作坊。1801年,Ferdinand Laeisz出生。自幼受汉堡港耳语目染的Ferdinand对航海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经营家族生意中展示了经商天赋,赚了不少钱。1825年,年仅24岁的Ferdinand有钱有兴趣,就开始拓展南美洲新新世界的生意,第一站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1828年,Ferdinand唯一的儿子Carl Laeisz 出生。
Laeisz家族显然没有被“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束缚,Carl继承了家族的经商天赋和冒险精神,伴随着十九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北部地区经贸繁荣,Carl经营的F.Laeisz船运公司风生水起,并在1860年代介入南美洲货运航线。1853年,Carl的儿子Carl Ferdinand Laesiz出生,按照家族设定好的人生规划,1879年,小卡尔开始接手家族的航运生意,八年后成为公司的实际管理者。
小卡尔对造船前沿技术非常兴趣,与此同时,作为船运企业的当家人,他又对成本锱铢必较。通过比较投资成本、航运成本、承载量、航速等因素,小卡尔决定订购一批钢铸船体的四桅帆船,包括北京号、帕米尔号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商船货运生意每况越下。一战后,德国经济奔溃,与智利的进出口贸易已无利可图。
1932年,北京号在英国被售出,之后改名为Arethusa号,成为一艘训练船。1974年,北京号再次被转手,被纽约的J.Aron慈善基金会购入并安置在纽约南街港口博物馆(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成为曼哈顿地区旅游的必看景点之一。2012年,台风桑迪横扫曼哈顿,北京号受损严重。于是J.Aron慈善基金会开始为北京号寻找新的栖身之处,并开始与汉堡海事基金会接洽。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11月。当时,SPD党和CDU党联手推动汉堡议会批准了德国港口博物馆项目,并从德国联邦政府申请到了1.2亿欧元的资助。“带北京号回家”成为规划中的德国港口博物馆的亮点之一。2017年7月,北京号离开曼哈顿,被运到易北河入海口的Wewelsfleth港,在Peters船厂进行大修。
离家109年后,北京号回家啦,它将作为德国港口博物馆的室外展出部分,让游客登船体会百年前的钢铁帆船。
修葺一新的北京号│ 图片:谜西艺术Art-Western
汉堡历史博物馆基金会主席汉斯-约格∙捷克教授(Prof.Dr.Hans-Jörg Czech)在接受“谜西艺术”采访时讲到,尽管“北京号”风帆快舰除了名称之外,与中国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这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化是渗入进人类社会的每个方面的,有看得见的方面,也有看不见的方面。全球化不仅是对过去百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畅想。(作者:谜西艺术 贾晓栋)
修葺一新的北京号│ 图片:谜西艺术Art-Western